端砚文化
端砚的形制和各部位名称
关于端砚的形制,大至端砚从纯粹的研墨工具逐渐发展为实用而兼美观的文房清供,其形制也从简单到复杂,名目繁多,而随形砚的出现,更可以说是一砚一形了。这里只能提供一些常见的端砚形制以供参考。至于端砚的制作以及在长期的使用、鉴赏和珍藏的过程中,逐渐产生和惯用(即所谓约定俗成)的许多专用词汇,现归纳、罗列并加以浅释:
1、砚台,砚的整体俗称,但并非指置砚之台。
2、砚堂,又称墨堂、或墨道、砚心,是指砚的中心研墨处。这是砚的核心部位,石质的好坏,使用价值之高低乃至石品花纹观赏,均取决于此。端砚石独有的“鱼脑冻”、“蕉叶白”、“火捺”、“猪肝冻”等名贵石品花纹,在设计和刻制时就尽可能保留在这一部位。
3、砚冈,指砚堂中间稍高的部分。砚冈向四周渐渐低下去,在研墨过程中墨汗可流向四周低洼处而贮存起来。
4、砚池,又称砚湖、砚沼、砚海、墨海、墨池、砚泓。是指砚的储存墨汗的低洼处,一般都在砚堂之前端或周围。
5、砚唇,又称砚缘。砚堂周围微高的边缘,形成砚的轮廓,犹如砚堂之堤。
6、砚额,又称砚头、池头。砚的上部较其它三边砚唇更宽,一般是砚的主要工艺雕刻和纹饰的部位,砚的石眼,雕刻设计也尽量安排于这一部位,生在砚额的石眼谓之“高眼”。
7、砚面,指砚的表面、上面、正面。
8、砚阴,又称砚背、砚底、砚下、砚后。指砚的背面,或说与砚面相反的底面,人们经常于此镌刻铭记、诗词之类。
9、砚旁,又称砚侧,即指砚的四周侧面,亦常于这些部位镌铭记、边款。